close

  “起初客戶對我們的產品非常懷疑,要求我們進行現場演示驗證,第一次結果出來後非常好,客戶卻認為我們是碰運氣。”這是何方洋創業初期最難忘的一單生意,不過客戶的不信任並沒有打擊他的激情,“我們連續做了第二次、第三次實驗,得到的結果都非常好,這才消除客戶的質疑,同時我們也大大增強了信心。”
  有媒體給了何方洋一個頭銜——“食品安全的守護者”,要想吃得放心,少不了他的功勞。但食品安全免疫快速檢測產品最初起源於國外,並且我國食品企業及政府監管部門長期依賴於國外產品,因此我國自主研發產品面市時並沒有得到客戶的認可和信任,這也就使創業初期的何方洋遇到頗多困難。
  何方洋既是企業家,又是科學家。這位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在國內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小分子化學污染物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平臺,建立100多種殘留小分子物質的抗原抗體庫。他還主持完成食品中抗生素類、違禁添加劑、毒素等危害物質殘留檢測試劑開發130餘項,並將研究成果成功實現產業化及市場推廣應用。
  2008年,何方洋創立北京勤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食品安全化學物質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在食品快檢儀器、免疫分析試劑開發等方面具有深入研究。其主要客戶群體為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畜禽企業、乳品企業、水產企業、蜂蜜企業等)、政府職能監管部門、科研院所等。
  何方洋出生在貴州遵義山區,在上世紀70年代,“小學上半天,早晚我們這些小孩都得上山砍柴放牛打豬草,老師也得下地幹活,老鄉們普遍認為做勞動是正業,讀書是副業,能認得寫得名字就很行了”。
  懷著孜孜不倦的求知態度,讓何方洋最終走出大山。
  求學過後,開始創業時,資金和試驗平臺是制約發展的兩大瓶頸。“那時既借不到錢,更沒聽說天使投資了,想到了去包課題,雖然掙不到錢,但可把實驗室維持起來。典型的場景是到了某大學,把自行車藏起來,把身上土拍乾凈就去跟主任談項目。”
  “我們的第一單生意,掙了7500元。雖然很少,買不了實驗設備,但可以買試劑。”初嘗成功果實的何方洋興奮了很久。
  最初的創業團隊絕大多數都來自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主要有中國農業大學、貴州大學等院校生物、藥學等專業的學生,當初創業團隊至今還在公司的占70%,其中中高層管理組幾乎都留任至今。
  何方洋感嘆,創業初期團隊小,並且事業是每個人的一切,團隊凝聚力強,同食同寢,用運動來消除疲勞,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所有時間。“隨著公司慢慢成長,市場競爭越來越激勵,我們也越老越意識到不斷學習,充實團隊,讓團隊變成學習型的團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是保證企業持續發展壯大的原動力,這是創業成功後一直堅持而且以後還將繼續進行的。”
  現在勤邦公司在北京昌平區建起了8000平米的研發生產大樓,擁有SPF實驗動物房800平方米和 10萬級凈化生產車間。在這個研發生產大樓里,何方洋團隊獲得的獎狀掛滿了一面牆。他認為,“在人才的培養上是偷懶不得的,光靠空降吃現食是要吃虧付出代價的。”這是一個年輕的團隊,研發及技術人員占50%以上,團隊年齡在26~35歲之間。
  他對自己和員工的要求是:“把健康奉獻給人民,把產業奉獻給國家,把成長奉獻給自己。”在他們一直努力的食品安全問題上,何方洋不僅是“技術帝”,也是“思考帝”。他認為,對監管部門來說,要做規則的研究和制定者,要做底線監督者和威懾者,要做食品安全資源調配和分配者。對於現階段來說,足夠的物力人力軟件硬件手段建設是當務之急,“我們要有一個意識,今天在食品安全上投入,明天就少在醫療費用上投入,其效力至少是7:1。”
  “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三方努力,同時也是最有效和最現實的。監管者做底線管理和食品安全資源的分配,消費者要在知識、意識和經濟分配上投入,生產者要在道德、商業模式上投入。”這是何方洋一直在強調的“三管齊下”。
  目前勤邦已在貴州省成立了生產基地型分公司,進行相關配套技術的研究開發;後期勤邦將在全國10餘個科技園區及海外開展新產品合作及整合,並建立分公司。
  勤邦的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領導者何方洋的努力也獲得了肯定。他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北京市優秀培養資助人才獎等榮譽。但從2012年的下半年開始,何方洋“低調”起來,網絡和媒體上都很少看到他的新聞。因為他在美國硅谷開始籌建食品安全的國際研發中心,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美國。
  對於何方洋來說,現在最大的阻力在於食品安全快檢產品是新興技術產品,國家標準及認證認可體系尚未健全。“行業門檻較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檢測客戶單位對國產試劑產量的信心,不利於企業創新及發展。”  (原標題:何方洋:食品安全“技術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c21hcluq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